第(2/3)页 期间有人来吃馄饨,似乎是个镇民,说顾大娘的馄饨有一手,家里做饭了还是想吃这口。 顾大娘笑盈盈地和对方说着闲话,一碗馄饨就出锅了。 其实类似这样的人并不少,晚香观察了下,现如今这市集上的铺子,只有馄饨铺的生意是最好的,从早到晚都不缺客人,不过顾大娘就卖到未时就关门了。 一般到这时市集上也没人了,过了饭点镇上的人也不会来吃。 所以在这里开铺子还是有弊端的,不像镇上的铺子面对的是镇里所有人,这里依赖来赶集的人更多些。 有两个客人吃完了打算离开,他们手里拿着扁担和篮子,看模样和打扮是附近的村民。 “还别说,老板家的馄饨就是味儿好,我今天来卖家里种的棉花,就想着要吃一口,最近大概有一阵不来了,先解解馋。” “怎么?您这是家里有事要忙?”顾大娘好奇问道。 “这马上地里就要收庄稼,哪有功夫再来赶集,等忙过这阵儿吧。” 顾大娘点头道:“倒也是,收了粮食还要交税子,光这一项就要耽误几日,那等有空了可一定来。” “自然自然。” 听到对话,晚香这才想起马上就要秋收了。 当地收两季稻,夏秋各一季,每次收庄稼的时候,也是附近农人最忙碌的时候。 乔家也有地,但因为有磨坊又没精力打点,早就佃给别人种了,镇上像这样的人家不少,多是自己另外有营生的。 而顾大娘和这个村民所言的交税子,是每年收成后,种地的农人给朝廷交苛捐杂税,多是以粮食作为兑现。像乔家的地是佃出去,苛捐杂税就由种地的佃户交,地主是不管的。 每次到交税子的时候,对每地都是要事,因着人太多,负责收税子的人又太少,往往等一天都轮不上自己,只能第二天又来,费时费力不说,人也挺遭罪的。 “秀秀,你怎么了?”顾大娘突然问道。 晚香醒过来神来,才发现自己竟然想事情想走了神,跟顾大娘说话的村民早就离开了,现在铺子里就剩了她们两个人。 “大娘,我走神了。”她赧然地笑了笑道。 “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?” 晚香本来不打算说,可顾大娘目光担忧,她想了想也没打算隐瞒,就把镇上有人传谣的事给说了。 听完,顾大娘便啐骂了几声,又道:“还别说,这些人真是丧了良心,这种编幌子的话也敢乱传,还拿人家中惨事来说事,那你现在担心的就是这事?” 倒也不至于,这种事顶多膈应膈应人,肯定会有些影响,但只要这里能继续聚集大量人气,就不怕这种腌臜手段。 毕竟地的主人是乔家人,风水不好祸害的也是乔家人,跟别人也没什么关系。 这谣言毒就毒在,市集正是起步阶段,人们对到这里来还没形成惯性,听到这种谣言大家心中一旦膈应,就不愿往这处来,流失一旦形成气候,只会越来越萧条。 人是有从众性的,人越多就会越来越多,人越少就会越发的少。 “那你想个法子,让他们愿意往这里来就是了。” 说起来是轻巧,但人怎么可能控制住别人的腿。 思索之间,晚香往外看去,正好看见方才那个来吃馄饨的镇民停在一个摊贩前,似乎在跟卖东西的说着什么,紧接着就见那人递了铜钱过去,提着一些东西走了。 是买菜啊。 晚香想到这人之前说家里做了饭,现在还买菜回去,这是顺便往回带了?她又想到以前自己上街买东西,往往想好的是只买一样,但通常不会只买一样,会顺带买好几样,都是见到才想起顺便往回买。 第(2/3)页